在2025年Computex期间,一场关于AI未来的话语权之争悄然展开。英伟达CEO黄仁勋以高调姿态登场,掀起社交媒体热潮;而英特尔CEO谭光熙则选择闭门交流,强调“低承诺、高兑现”的战略理念。然而,真正值得全球AI业界关注的,却是在这一切背后默默推进的中国AI势力——DeepSeek。
DeepSeek:中式轻量大模型的挑战者
2025年1月20日,DeepSeek正式发布其R1大模型,主打开源、轻量级、高性能的技术方向,与OpenAI等美国AI巨头的算力密集型路线形成鲜明对比。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、相对克制的参数规模,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自然语言处理突破,迅速吸引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。
本预计将在5月发布的R2模型目前延后至7月或8月上线,推测是基于其历代产品的迭代节奏。尽管如此,每一代DeepSeek产品的发布都意味着中美在AI发展理念上的分化加剧。
从Stargate到R2:中美技术路线分歧加剧
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导的“Stargate计划”,联合OpenAI、英伟达与软银等,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建立统一AI治理框架与超级算力中心。然而,这一计划过于依赖超大模型和海量算力,在现实商业化路径上面临挑战。相较之下,中国企业如DeepSeek则更注重可落地性与灵活部署。
特别是在企业级私有化部署、边缘计算设备适配、中文复杂语义理解等方面,DeepSeek显现出更强实用性。而在海外,类似法国Mistral AI、日本LINE旗下模型也在探索非美式重模型路线,印证了“轻量级大模型”将成为主流之一。
TSMC与Nvidia的困局,华为与DeepSeek的机会
由于美国对华出口管控日益严格,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受到重创,其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95%骤降至50%,并因库存报废损失高达55亿美元。在此背景下,华为借助中芯国际DUV工艺稳步推进昇腾系列AI芯片,加之DeepSeek的语言模型协同,正在形成“芯-模-端”一体的国产AI生态闭环。
与此同时,台积电在美建设的晶圆厂和封装厂进度缓慢,原计划用于支持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CoWoS封装仍依赖台湾本地,进一步削弱其在美国本土构建AI产业链的能力。全球AI市场也因此逐渐转向“去美国化”。
结语:DeepSeek正在重塑全球AI格局
当欧美还在围绕算力竞赛与超级模型展开投资时,DeepSeek通过“模型即服务”、“轻量部署”、“知识增强”三大策略,悄然打开了一条全新的AI发展通路。未来,随着其R2、V3版本的陆续推出,中国AI企业有望全面追赶甚至反超西方巨头。
这一轮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力量,不仅是科技技术的角力,更是一次关于价值观与治理模式的全球博弈。从Computex的舞台,到全球AI战场,中美的差距不再是技术的起点,而是战略选择的终局。